“层次化交互”将人机交互技术融入漆器的多层结构中,通过嵌入式交互电路,打造出可触、可编程的界面。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传统工艺在数字时代的现实意义,也丰富了其材料质感与情感表达。
该项目获得ACM CHI2025 Honorable Mention (荣誉论文)和Special Recognition for Sustainalbe Practices Runners-up(可持续时间特别表彰奖亚军)
ACM 图书馆收录:https://doi.org/10.1145/3706598.3713599
“层次化交互”通过将传统漆艺技法与互动技术无缝融合,探索数字工艺的新路径。该项目回应了数字技术的高效快速与传统工艺的精细手作之间长期存在的张力。通过在漆器多层结构中嵌入交互电路与可编程元件,我们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具备多种漆艺技法与交互方式的可触控、可适应界面。这一方法不仅保留了漆器的触感与美学特质,也提升了其在当代数字语境下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我们的工作强调非侵入式数字实践的重要性,尊重传统材料、技法与工艺流程,将技术视为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延伸,而非替代。通过实践性实验,我们致力于调和速度与精细、效率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促使人们与数字增强物件之间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层叠交互”为数字工艺提供了全新视角,倡导一种融合而非替代的方式,在丰富传统物件真实感的同时,使数字交互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传统漆艺以其薄而光滑的材料特性、如肌肤般的触感以及多层刷涂技法而闻名。高品质漆器的制作过程包含多个精细的工序。即便是最基础的髹饰工艺(在预制基底上单纯用于表面装饰的漆涂),也需反复进行刷漆、固化与打磨(使用从180目至5000目的砂纸),直至表面如镜般光滑,方可进入装饰阶段。一件漆器即便表层极薄,也往往超过10层,而复杂的雕漆作品则可能需要多达200至300层的积漆工艺。
尽管漆艺在古代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仍鲜有探索。我们的数字漆艺原型实验旨在挖掘漆艺界面在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中的潜力。通过在演示实验中引入四种直观动作——点击、滑动、旋转与捏合,并与工艺师协作,我们验证了将漆艺技法与嵌入式交互电路结合的可行性。这一方法展现了漆艺如何支持可靠的日常交互,为交互设计开辟出新的可能性。
智能戒指(LacquerSync Ring): 一款在漆艺触点中集成音频控制功能的智能戒指,作为对批量生产设备的替代方案,提供个性化且富有文化内涵的可穿戴体验。
手环(RhythmFlow Bracelet): 一款舞蹈道具,通过漆面触点触发音符,将舞蹈与音乐融合,营造出富有动感与沉浸感的表演体验。
音乐餐具(Musical Tableware):将交互融入餐具设计,当汤汁沿着漆饰螺旋纹路流动时触发音乐响应,使用餐过程变成一场多感官体验。
盲文触觉界面(Braille Tactile Interface):以漆艺温润的质感提升盲文设备体验。在凸起的盲文下方嵌入传感器,用户通过按压即可触发交互,促进更具包容性的触觉体验。
渐变发光灯(GlowTransition Lamp):采用漆艺涂层底座,颜色由深变红,象征光的诞生。将互动技术自然融入日常物品中。
PurrSense 猫咪(PurrSense Cat):融合漆艺工艺与嵌入式传感器,触摸即可触发呼噜声和喵喵声,打造富有情感互动的艺术摆件。